首页  新闻动态  遗产名录  政策法规  传承人  非遗世界  申报指南  非遗科技  联系我们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非遗悦读>>正文
“二月二”的民俗记忆:除了理发还有这些
2019-03-08 14:26 上官云  中国新闻网


过“二月二”?当然要去理发啊 

“以前家里有讲究,说正月里剪头发对舅舅不好。所以在整个春节期间,我们都不会去理发。”周晶回忆道。

“二月二”就是禁忌被打破的一天。周晶记得,小时候,是父母带着去理发店。那时候的理发店大多门脸不大,一群等着剪头发的人挤在一起,家长里短,热闹得很。

  民间确实流行“二月二”理发,认为这代表着“龙抬头,走好运”,美其名曰“剃龙头”,实际上代表着对新一年交好运的祈盼。

  另外,周晶说,有些老北京人还多半会在“二月二”吃一顿“盒子菜”,跟立春吃的春饼意思差不多,就是酱肉、肘子一类的吃食,用刀切成细丝,再配上几样家常炒菜,正如豆芽之类,卷进薄饼里就是了。

传统节日里的文化味儿

“二月二”的习俗当然还不止这些。由于龙的吉祥寓意,“二月二”的不少饮食被加上了“龙”的头衔:饺子叫“龙耳”,面条叫“龙须”,馄饨叫“龙眼”……一日三餐这样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也变得有趣了。

春是四季之始,意味着希望。“二月二”到了,农民们会“打囤围仓”,一边还要说着吉祥话,比如“二月二龙抬头,大囤尖小囤流”,期待到了秋天能有个好收成。


  民俗学专家高巍说,“二月二”跟惊蛰日期接近,一声春雷惊醒了蛰伏的蛇虫。有时人们会在“二月二”到来后,在床头、水缸角落里开始,把灰一类的东西撒在地面上,一直绵延到屋外,叫做“引龙回”,期盼将毒虫们“镇住”。

  无论是理发、驱毒虫,还是吃盒子菜、龙鳞饼,都是为了趋利避害,取一个“万事随心”的寓意。芦岩说,毕竟现在物质生活这么丰富,已无须再靠过节来满足吃点美食的愿望,过节,过得其实是背后的那点老传统和文化味儿。(周晶为化名 )


上一页 [1 2]
关闭窗口
最新通知  
· 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召开
·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...
·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...
·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感悟习近平...
· 习近平: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...
· 二十四节气天地人和
他山之石 更多>>
· “艺术+科技”融合发展 激发...
· 陕西推动戏曲艺术进校园,搭...
· 让非遗文化元素给商品包装添...
· 内画宗师—王刁三
· 40年,从自觉到自信——非遗...
· 历时12载 赣“非遗国宝”从濒...

版权所有:© 武汉体育学院  联系电话:027-87191497  地址: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461号  邮编:430079